作者:文/奧黛莉•伍德,/唐•伍德,/ 柯倩華
出版社:少年兒童出版社
ISBN
9787532472741
紙張:銅版紙
包裝:平裝

內容提要
有一棟打瞌睡的房子,住在裏面的人都在睡覺,而且睡得很沈很香。老奶奶睡在大床上,小男孩睡在老奶奶身上,狗睡在小男孩身上,……。突然,老鼠跳了起來,貓兒、狗兒、小孩兒一個個都驚飛了起來,老奶奶還壓垮了床……大家都醒來了,打瞌睡的房子裏沒有人在睡覺啦!
作者以重復的句型與疊句的結構,使文字產生節奏與旋律,小朋友很容易上口。同時,鮮活的角色、描繪細膩的畫面、獨道運用的色彩、逐步變化的視點,共同營造了戲劇感十足的氛圍,擴展出幽默的效果。讀者仿佛是漂浮在空中的精靈,正俯瞰著雨夜裏那間打瞌睡的房子,然後一下子就潛進屋子裏,看著每個打瞌睡的人物。故事裏的角色,每增加一位,圖畫的畫面角度就隨著往上提了一點。文字隨角色的增加而累積,畫面也跟著層層疊疊地累積,充滿了電影運鏡的趣味。

作者簡介
/奧黛莉•伍德(Audrey Wood
根據自述,她腦海中兒時最早的鮮明記憶是她一歲多時,他的父親、一位藝術院校的學生,正靠著為馬戲團畫布景賺取外快,她的母親經常帶她去看父親工作,並為她編撰講述畫布上故事。上一年級的時候,她希望成為像父親一樣的藝術家。上四年級時,她又決定成為一名童書作家和畫家,因為她當時狂熱地喜歡上蘇斯博士的圖畫書。她的童年充滿與藝術相關的經驗和回憶。他的曾祖父、祖父和父親都是職業藝術家,她也繼承了這一傳統,成為了家族中第一位女性藝術家。婚後,為自己的兒子讀圖畫書,再度勾起了她兒時的抱負,她開始認真地投入童書的寫作,並與丈夫唐•伍德成為最佳拍檔,創作了多本得獎佳作。
/ 唐•伍德(Don Wood
1945
年出生於美國加州中央谷的一個農場。從小學六年級,就立誌要成為一個畫家,長大後,畢業於加州聖巴巴拉分校,並進入工藝美術學院讀研究生。1969年與奧德麗相識、結婚。在兒子出生後,妻子開始創作圖畫書,唐當時正在為雜誌畫插圖,於是就很自然地加入了妻子的創作。從此他們就成為一對非常著名的夫妻檔,妻寫夫畫,共同合作為孩子創作了多本精彩的圖畫書。

編輯推薦
本書獲獎及推薦
1984年美國圖書館協會傑出童書獎
1984年《紐約時報》最佳兒童圖畫書獎
1984年美國童書作家協會金風箏獎
1984年美國全國英語教師協會最佳選書
•入選紐約公共圖書館“每個人都應該知道的100種圖畫書”
•入選美國全國教育協會“教師們推薦的100本書”
•《書單》雜誌評選為80年代最佳圖書

媒體評論
快快樂樂去睡覺
(柯倩華 / 圖畫書研究推廣者)

小孩需要睡眠,但小孩偏偏常常不肯去睡覺,令大人既頭痛又想不通:為什麽他們明明很累了還不上床睡覺呢?或許,因為上床就表示不能再跑來跑去、自由自在地玩耍了吧!被限制在固定的空間裏無事可做,不是無聊死了嗎?小孩最怕無聊了!
幸好,非常有童心和創意的美國夫妻檔圖畫書作家奧黛莉•伍德和畫家唐•伍德用精巧的文字和豐富鮮活的畫面,把“睡覺”變成好聽、好看、好玩又充滿想像的故事,還營造出非常適合的環境氣氛呢!
作者以重復的句型和疊句的結構,形成文字的節奏和旋律,所以即使不用童謠裏慣見的押韻手法,仍非常適合大聲朗讀。這種“重復的句子”,就幼兒閱讀的觀點而言,具有幫助幼兒預測情節及參與閱讀活動的效果。所以大人在讀這本書給幼兒聽時,最好能放慢速度讓幼兒較容易跟著念。這樣不僅達到幼兒在自主性上的要求,也帶來心理上的安慰和滿足。
而且,作者盡量使用簡約輕松的詞匯,以不同的形容詞和動作來描述角色,如:打瞌睡、打鼾、做夢、昏昏欲睡、打盹兒、呼呼大睡等,使文字整體而言在重復中仍有新的變化,也讓小孩知道原來“睡覺”其實有這麽多的可能性。
圖畫不只緊扣文字的意象及節奏,也擴展出戲劇般的趣味效果,讓疊句子就像疊積木一樣緊張刺激,不斷地想:床什麽時候會垮下來?
畫者以角色動作的連續性,經營畫面的動態,如:小孩一睡到床上,狗就起來;狗一睡到床上,貓就起來……使故事角色更鮮活。畫者也很仔細鋪排畫面的細節,如:老鼠如何從鏡子上下來、跳蚤如何從椅子上出發、枕頭的移動、大家睡覺的方向姿態,以及驚醒時一個接一個以逆時鐘方向轉了一整圈,茶幾上的水壺還俏皮地翻了個筋鬥。我們隨著移動的角度,看到越來越塌陷的床,更精彩的是顏色明暗的變化,生動如實地營造出從黑夜到天亮的氛圍和感覺。
不論小孩或大人,看到原本睡眼惺忪的房子,最後打開眼瞼(窗簾)醒來的樣子,一定能感受到:睡飽的房子多麽快樂!人也是一樣吧!

打瞌睡的房子,不打瞌睡的跳蚤
懿(作家、圖畫書研究者)

故事是從一個讓人昏昏欲睡的雨天開始的。
既然這是一座名叫“打瞌睡的房子”,又湊巧碰上了這麽一個讓人昏昏欲睡的雨天,房子裏的人當然要舒舒服地打上一個瞌睡了。
果然,我們看到一位戴著睡帽的老奶奶頭睡到了床上,地上是睡成一團的狗和貓,一個小男孩歪著腦袋睡在一邊的椅子上,還有一只小老鼠睡在鏡框上。不過,在睡夢中,小男孩和狗呀貓呀小老鼠呀,竟一個個疊到了老奶奶的身上,而且還疊得那麽舒服。可是,他們的好夢被一個不受歡迎的小黑點給驚醒了,一個個飛了起來,最後,老奶奶還快樂地把床都給壓塌了。
作家奧黛莉•伍德說這本書她寫了三個多月,一遍一遍地重寫,一共寫了一百多遍。在這本書裏,她采用了一種重復的句型,像“房子裏每個人都在睡覺”這句話,就一共重復了八次。其次,她還運用了疊加的句式,比如,“那只貓身上/有一只老鼠/呼呼大睡的老鼠/在打盹兒的貓身上/貓在昏昏欲睡的狗身上/狗在做夢的小孩子身上/小孩在打鼾的老奶奶身上……”一句疊著一句。畫面左邊這些疊句的排列,是不是與畫面右邊一個疊一個的人物很相配?
《洛杉磯時報》說《打瞌睡的房子》是“一本圖畫與文字的天作之合”。
這本書,畫家唐•伍德(作家和畫家是一對夫妻)畫了一年半的時間。它看上去像水粉畫,其實是油畫。這本書的畫面細膩,幽默,人物表情既誇張而又生動……但要說這本書最大的看點,還是它視點和顏色的變化了。你看,畫面一開始是一個平視的視點,可是漸漸地,就變成了一個俯瞰的視點。然後,視點又慢慢地恢復到了平視。再看顏色,一開始,臥室的墻壁、水罐都是一種灰蒙蒙的色彩,昏暗的窗外大雨如註。但從下一頁開始,臥室的光線發生了變化,慢慢地變藍、變亮,還出現了影子。十幾頁過後,等到老奶奶從半空中落下來的時候,我們發現雨停了,窗外一片碧綠,臥室裏照進了明黃色的陽光。
這本書沒有太多的場景變化,它更像是一出獨幕劇。
對了,你看到那只跳蚤了嗎?
故事講了一半多,文字裏才提到了跳蚤:“那只老鼠身上,有一只跳蚤……”其實,這只跳蚤早就悄悄地藏在畫面裏了。不信你往回翻,從第二個畫面起,它就在椅子的背上了。看到沒有——一個小黑點,身上還有一圈光暈。哈哈,它還悄悄地移動呢,從椅背移到了扶手上,又從扶手移到了水罐上……你想不到吧,畫家竟然會在畫面裏“埋藏”了這麽一個小吸血鬼!
關於這只埋藏得很深的跳蚤,還有一個小故事。
畫家說當他畫完《打瞌睡的房子》之後,他把它拿去給出版社的編輯們看%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aosel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